“挑刺”原是貶義詞,應用到安全管理中卻屬中性詞。在安全生產管理過程中,不安全因素、違章行為或是藏在深處的安全隱患就好像一根根“刺”,安全員要學會挑 “刺”,而且要挑的理直氣壯。 我每次對新員工進行入場教育,講的最多的是分析作業風險的辨識和防護。要做到有效防范,前提是辨識出現場有哪些危險有害因素,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,才知道應該做怎樣的防護措施。記得有一次我給電焊工培訓,我問一個干了20年的老焊工,電焊作業存在哪些危害因素?他想了半天,回答了兩個:觸電和火災。這讓我感到吃驚。據我分析,雖然他干了多年的電焊,但有很多東西他見怪不怪,根本沒有去多想,他早已習以為常。最后我認真地提醒他,電焊火花遇到易燃物會著火,遇到易爆氣體甚至會爆炸,電焊過程產生的煙氣對人體有害,產生紅外線和紫外線對眼睛有傷害,電弧產生的高溫會燙傷手指等等。 根據安全學原理,各種不安全因素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影響的過程,也許這一刻感覺安全,下一秒就出現危險。事故的發生實際上是一系列因果關聯相互作用的結果,是能量意外釋放后造成的傷害,分析原因不外乎三種:物的不穩定狀態、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的缺陷。系統安全觀點認為,安全沒有絕對性,所以任何人都不能存在僥幸心理,應該進行積極預防。因為第一類危險源是客觀存在,不可能完全消除掉,所以必須落實好控制住第二類危險源的各種措施。 安全員的職責是管安全,這就像農民種地一樣,也許地有好壞之分,但種地的人的素質很重要,掌握科學種地的知識越多,莊稼獲得高產的機率越大。所以,安全員也一樣,無論是日常巡檢,還是專項安全檢查,我們不僅要看的多,分析的細,還應具備一雙“火眼金睛”,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,找出隱患背后的不安全因素,及時提醒和監督作業班組落實整改措施,消除不安全的隱患。 安全員想練就一雙“火眼金睛”,必須有豐富的安全工作經驗,這樣才能勝任現場的安全管理工作。施工現場是鍛煉我們工作能力的大融爐,書本知識學習是我們取之不盡的燃料,只要勤奮努力,一點點積累工作經驗,隨著掌握的知識的增多,我們看到的“刺”也會越來越多,終有一日我們會成長為安全管理大師,成為會挑“刺”大師。假如有一天再也看不到“刺”了,說明安全工作已經到位了。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,能挑“刺”的安全員是個合格的安全員,會挑“刺”的安全員是個好安全員。讓我們大家都來學會挑“刺”,以保障項目建設順順利利、平平安安地完工! (來自集團網站) |